Key visual for Milk and Honey
Poster for Milk and Honey
天台製作 x 施標信
歌曲劇場

《牛奶與蜜糖》

神聖與世俗之歌
17/7/2016 至 20/7/2016

藝穗會樓上劇場 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

1 小时 10 分钟

在這充滿流奶與蜜之地,你滿足嗎?

前往應許之地的萬里長征…… 有的為了生計; 有的為了逃離禍害; 有的為了更美好的將來; 有的為了不在甜蜜和豐潤中腐壞…… 人類無所不用其極,離開熟悉的土壤,尋找那開啟新天新地之匙-這是本能。

《牛奶與蜜糖》由新鮮出爐劇場獎項得主協力炮製,選取來自不同文化與傳統的曲目及故事,配以現場音樂,竭力打造來自遠古的新聲音。 天台製作 (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效果, 最佳導演提名) X 施標信 (香港舞台劇獎 最佳男配角)。

尋找牛奶與蜜糖的萬里長征...

聖經中的應許之地又稱流奶與蜜之地,傳說那裡不斷流著牛奶與蜜糖,而且土地肥沃。《出埃及記》中,摩西便帶著百姓遷往那片土地。而在大自然中,亦有不少動物會為了水源、食物和繁衍後代而年復一年地進行遷徙。

遷徙去尋找更美好的土地乃動物的天性;在過程中,我們需要離開熟悉的土壤,踏入一系列的未知之數,但為了未來,人類仍極力向前邁進。每天,都有無數人踏上遷徙的旅程;當中有痛失家園的難民;為生計、孩子的未來而離開家鄉的新移民;為尋找身份而回流的人;為追求自由而離開的人......

在全球一體化下,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情況?古代的神話傳說、動物的遷徙旅程,又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?

歌曲劇場-有別於主流音樂劇

主流的音樂劇以曲目、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、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衝突;歌曲劇場則指於當代劇場創作的曲目應用;曲目往往為非敘事式,表演則較著重視覺影像呈現與樂曲氛圍的連繫。與音樂劇都以現場演唱及演奏,但歌曲劇場的表演者多數亦為樂師。曲目及曲風多為傳統樂章,以延伸表演的背景、文化及歷史。

《牛奶與蜜糖》將選取超過20首的不同傳統文化的古代曲目,分別來自保加利亞、烏克蘭、印度、希臘、格魯吉亞等地區。

更多資訊

日期與票務

日期及時間

17/7/2016 至 19/7/2016
星期日 – 星期二
下午 12:00
2016年7月20日
星期三
上午 7:00下午 12:00

時長

1 小时 10 分钟

票價

HK$120-200

觀眾資訊

票務提醒

門票不設劃位。一經確認後不可退票。

敬請準時到達,遲到者不得進場。

天台製作擁有更改節目、場次及座位安排的最終決定權。

票務可用性

快達票將額外收取每張門票的顧客服務費

地點

藝穗會樓上劇場 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

香港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

藝穗會樓上劇場 中環下亞厘畢道二號
查看地圖

如何到達

從中環站D1出口步行5分鐘。

創意及製作團隊

導演

創作演員

燈光設計

平面設計

宣傳攝影

鳴謝:迦南迷你倉。

獎項與認可

演出或成就的獎項與認可

獲獎項目

最佳舞台效果

第九屆香港小劇場獎(2016—2017)

提名項目

最佳導演

第九屆香港小劇場獎(2016—2017)

劇評人怎麼說

關於我們和我們的演出的評論摘錄

 導演的話

在創作《牛奶與蜜糖》的過程中,我們嘗試從神話和宗教故事中尋找其與當代問題的共通點;從而將每天發生的事情提升或延伸至永恆的主題。創作過程始於聖經中的「流奶與蜜」-那一片在《出埃及記》中,以色列人作長途遷徙去尋找的應許之地;那一片,遠在現時常存爭議的各國邊界被成立前,據說充滿著牛奶與蜜糖的土地。從那一刻開始,我們遊走於梵頌、往世書、埃斯庫羅斯的故事、大自然動物遷徙、本地移民數據、美國神創論學說、埃及創世神話等等範疇,進行一趟疑似無止境的旅程。然而,在這些資料中,卻冥冥中有著眾多的連繫;種種看似充滿矛盾的文化、思想和信念,都有著令人驚喜的共通點。這些文字,大多數在形容一趟又一趟於混亂中尋找意義的旅程;令人可應對生活中的荒誕,或透過共同的想法或理想去凝聚社會。

羅馬尼亞的宗教歷史學家及哲學家Mircea Eliade在Ordeal by Labyrinth寫道:

「人與「神聖」的關連:由宗教的起源和發展而連接;它穿越時間限制,觸及我們之所以為人的基本要素。宗教的起源和發展,在人類現時面對的主要問題上,都有著非常重要的角色。現代人的危機很大程度上是宗教的,即是這些危機令人類覺醒,意識到一種意義的缺失。」

我們希望透過《牛奶與蜜糖》為各位介紹歌曲劇場。歌唱與劇場的結合早於古希臘時代對酒神的贊美詩(dithyramb)已經存在;但自從19世紀,音樂劇及歌舞劇發展成為一種劇種後,令歌唱在劇場中的應用,大部分連繫至一類別於結構、內容,以至演出處理手法都有慣例的主流製作中。選用「歌曲劇場」一詞,是希望將現場演唱和歌曲應用,重新連繫至當代實驗劇場製作,混合不同的傳統以創新。是次演出所選用的曲目跟內容選材同樣廣泛;包括有烏克蘭文、格魯吉亞文、保加利亞文、拉丁文、梵文及英語的傳統曲目。

我們運用物件與儀式的方法,大大受到岡多流傳下來的思想和實踐所影響。我們亦深深被70年代出現的劇場作品中,它們運用歌曲及傳統的方法所影響(葛羅托夫斯基、尤金尼奧‧巴巴、李察·史切契納、Gardzienice),但我們卻從一個非常後現代的角度看待這些方法。

移民遷徙這個主題對我們的創作團隊來說,都是非常個人的題材;而我們每一位,在個人移民或家族遷徙上,都有著不同的歷史。作為一個移民香港的人來說,我很感激每一位的信任和支持,令我可繼續在這裡生活和工作,繼續創作我所關心的劇場。我亦特別感謝我的聯合導演,Billy;有他,這個演出才存在。

關於藝術家

了解參與製作的每一位藝術家

施標信為《牛奶與蜜糖》的宣傳照片

施標信

畢業於 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 戲劇碩士(主修表演),曽於倫敦作職業演員, 參與舞台及電影演出。施氏亦畢業於英國諾定咸大學社會學學士,及以優等成績 (Distinction) 考獲 Trinity College 音樂劇表演文憑, 亦曾進修於 英國皇家戲劇學院﹑俄羅斯莫斯科戲劇藝術學校﹑ Trinity Laban Dance School (倫敦) 及 IUGTE 形體劇場訓練課程(奧地利) Patsy Rodenburg Academy (倫敦 /葡萄牙) 。

導演
創作演員
艾浩家為《牛奶與蜜糖》的宣傳照片

艾浩家

艾浩家為跨領域表演者及劇場工作者,於世界上不同地方從事演出、音樂創作及導演的工作。

導演
創作演員
宣傳攝影
隆藹宜為《牛奶與蜜糖》的宣傳照片

隆藹宜

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生,主修心理學,副修犯罪學。畢業後於香港主題公園任職音樂劇演員,並獲提名國際遊樂園及景點協會最佳女演員獎。現為自由身演員。 曾參與演出包括:劇場空間《布拉格。1968》、家庭議會《音樂劇—親》(重演)、香港青年實驗劇團音樂劇《油脂音樂劇》(粵語演出)及王子制作《天生不是女人》(首演及重演)、港大劇社夏日公演2012《可惜不是你》捌秋壹《天后》等。曾為香港舞動合唱團、無伴奏合唱組合Mosaic及香港合唱新力量之成員。 最近亦舉辦首個迷你音樂會《Lost and Found》。

創作演員
李婉晶為《牛奶與蜜糖》的宣傳照片

李婉晶

天台製作創辦人及聯合藝術總監,第十六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(戲劇)得主。畢業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演出創作碩士學位課程,並於香港大學取得英語研究(榮譽)學士學位。李氏​為香港跨領域表演者及劇場工作者,曾於英國、希臘及西西里創作環境劇場作品,現於本地繼續發展其演藝及創作事業,游走於劇場監制、導演、表演者及設計師等崗位。

創作演員
lai-bie-key-visual

賴詠珊

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,主修舞台燈光設計 。 近期燈光設計作品包括: 同流《拚死為出位》、香港小交響樂團 《藍月夜》、香港舞蹈團《一彈指頃》、她說創作單位《O先生與O小姐》、現在音樂《梅湘的阿門曲》及香港話劇團《順風•送水》等。

燈光設計
《超能人廢能事》

梁澤宇

自由身平面設計師/業餘演員/業餘編劇。澳洲 Monash University 電腦科學學士及商業系統碩士。熱衷於平面設計與戲劇。2010 年起活躍於本地劇場,為各大小藝團及藝術家設計品牌、網頁及海報等。

平面設計